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評審標準
2021-07-22 來自: 西安華企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85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評審標準
1、企業系統填報的軟件著作權,區級組織現場考察時要求企業進行演示操作,所演示的功能需與系統提交的軟著申請表中描述的功能一致。演示人員是參與本項目的研發人員。部分地區要求對軟件的源碼進行修改,及功能確認。
2、企業申報高企當年申請或轉讓的專利、知識產權不予計分,知識產權獲得要有延續性,如企業所有知識產權獲證的時間都是同一時間段,會被質疑為臨時包裝,不被認可或分數低。
3、企業研究開發費用“三表一致”。即企業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表(A104000期間費用明細表)、企業財務報表、研發投入專項審計報告中的企業研發費用數據要求邏輯關系保持一致。
4、企業核心高新技術產品(服務),須提供對應的合同、知識產權證明。
5、產學研協議的簽訂時間需在2018-2020年,申報當年簽訂的不予計分,且需提供產學研合作的記錄證明(如項目支出的及憑證等)。
6、成果轉化、組織管理水平部分考核越趨嚴格:2020年高企網絡評審結果顯示,成果轉化和組織管理水平的得分普遍偏低,只是簡單提供產品合同發1票、模板化的制度模板、框架型產學研合作、自建性質的研發機構,都不能獲取專家的認可,或評分較低。
7、對企業提交的申報材料整體的邏輯性要求越來越嚴格:專家評審、備案過程中,考核提交資料中是否體現“研發項目-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品-知識產權-技術領域”之間的相關性。
申新高新技術企業所屬八大領域特點
(一)電子信息技術
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企業一般研發能力、成果轉化能力較強,業務類型也比較集中,所有在高新指標中知識產權數量、研發費用比例、高新收入占比等均能滿足要求。但是該類型的企業由于人員變動頻繁,經常會在人員總數以及科技人員數量統計方面出現統計口徑問題。
(二)生物與新醫藥技術
生物與新醫藥技術領域的企業一般研發能力較強、人員學歷水平較高,業務類型也比較集中,所以在高新指標中研發人員比例、研發費用比例、高新收入占比等均能滿足要求。以往該類型的企業由于大部分成果轉化類型為發明專利,而發明專利申請時間較長,部分企業在申報高新認定、再次認定當年,并沒有知識產權證書作為成果轉化資料,知識產權數量也不能滿足高新申報要求。但2016年修改后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規定發明專利只要在有限期內可持續使用,這一改變利好于生物與醫藥企業的高新資質維持。
(三)航空航天技術
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企業一般研發能力較強、人員學歷結構較高;業務類型也比較集中,所以在高新指標人員比例、研發費用比例、高新收入占比等均能滿足要求。但是該類型的企業由于部分技術涉及企業秘密,不適宜對外公開,不便申請知識產權。部分適宜申請知識產權的技術并不是企業的核心業務或者與企業的主營業務關聯性不大。所以,該類型的企業在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與核心業務的關聯性方面需要注意。
(四)資源與環境技術
資源與環境技術領域的企業一般在研發管理、知識產權、人員比例等方面都應該注意一下問題:加強研發項目管理、建立獨立的研發費用核算管理體系、科技人員的合理統計、研發組織管理水平證明資料合理準備。
(五)高技術服務業
“高技術服務業”領域在實務操作中一般被稱為“兜底領域”,該領域的包容性比其他領域要強,多數企業的業務模式都可在此領域中找到相對應的描述。正因為此,主管部門也對該領域的企業采取了更嚴格的審查與監管。
“高技術服務業”的企業在準備高新申報資料時,應首先確定小一級目錄,并結合企業主營業務作詳細的描述。其次應在研發管理、知識產權、人員比例等方面注意一下問題:加強研發項目管理、建立獨立的研發費用核算管理體系、科技人員的合理統計、研發組織管理水平證明資料合理準備。
(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新能源及節能技術領域的企業應關注知識產權的申報保護以及知識產權與項目的關聯性。部分企業由于不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只做研發,并沒有申報相關的知識產權;或者出于技術秘密的考量,不愿意申報知識產權,等到申報當年,由于時間緊迫(一般情況下發明專利取得證書時間需要2年以上,實用新型專利需要6個月-1年左右的時間,軟件著作權至少需要1個月時間),部分企業只好選擇申請軟件著作權,但是忽略了研發項目與知識產權的關聯性。
(七)新材料技術
新材料技術領域的企業一般在研發管理、知識產權、人員比例等方面都應該注意一下問題:加強研發項目管理、建立獨立的研發費用核算管理體系、科技人員的合理統計、研發組織管理水平證明資料合理準備。
(八)制造與自動化
制造與自動化領域的企業關注企業研發項目的創新性以及與知識產權的關聯性證明。企業可考慮申請加計扣除或者項目鑒定,通過第三方機構的鑒定來確認項目的創新性。